一、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打赢“五年同步、五城同创”大会战,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从计划执行上看,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4.8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1亿元,增长9.9%;地方税收收入完成5.99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9亿元,增长7.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08.4亿元、272.0亿元,增长12.75%、19.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5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3元,增长7%。
(一)强实体、促转型,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农业产业欣欣向荣。深入实施“五个10万亩”工程,
完成早稻播插面积18.78万亩、中稻种植16.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9万余亩;实施弋阳稻油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4家企业已入驻“葛河之心”农产品加工园;新建12个3000亩以上育秧中心,已完工2个,新建1个万亩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含万亩智能化育秧中心)。二是工业运行回升向好。积极构建“1+3+1”现代化主导产业格局,持续实施战新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园区创新发展“三大倍增”工程。非金属材料产业方面,推动台鑫丰晖、瑞翼新材料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成投产。有色金属产业方面,推动锦辉科技、巴顿环保、耐华环保等项目达产达效。机械制造产业方面,培育熔岩汽配、寰球科技、中科伟通等一批科技型企业。食品医药产业方面,以康恩贝为龙头,持续做大医药和食品产业规模。数字经济产业方面,重点打造LCM显示模组产业链、电子雷管芯片模组、智能终端制造三大产业链。1-6月,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92.54亿元,增速0.5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6.4%;新增规上企业6户。三是服务业活力迸发。成功举办“大展宏兔·一起再出发”新春嘉年华、5·19中国旅游日等活动;龟峰景区成功获评2023年“上饶十大知名景区”称号。上半年,龟峰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4.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4.4%;门票收入3410.1万元,同比增长56.34%。电影《信仰者》获第十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探索弋阳腔戏剧活态保护新机制”被江西省、上饶市分别列入文化体制改革基层观测点。
(二)扩投资、强底盘,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一是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大力推进202个县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800多亿元,年计划完成投资348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4个、省大中型项目27个、市重大项目60个。1-6月,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28亿元,占年计划68.41%,列全市第五;27个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38.14亿元,占年计划58.07%,列全市第七;6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7.22亿元,占年计划61.3%,列全市第五。全县项目推进总体良好,省市重大项目进展均实现过半。二是资金争取成效显著。瞄准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结合我县发展实际,积极谋划申报一批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已成功争取2023年中央预算内及省基建项目资金1.325亿元;已发行专项债项目5个,发行专项债金额5.61亿元,均已开工建设,专项债支付率36.7%。三是园区平台持续提升。加快完成高新区新一轮扩区调区,面积由6.16平方公里扩展到10平方公里。实施7条新建道路工程,园区路网进一步完善。产城融合区一期项目高新区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金鸡湖工人文化广场即将完工。园区医院、消防站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热电联产项目下半年即将建成投用,园区平台配套日益完备。加快推进十大特色主题产业园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光电产业园、返乡创业园3个产业园上半年进入扫尾并实现“开园”,连胜双创园、食品产业园在序时推进,2.5产业园、外贸产业园、弋达物流园即将开工。
(三)优环境、促开放,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常态化开展“弋心一意”“县领导带班+局长坐班”现场帮办工作机制。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截至目前,惠企政策已认领上线99项,已申报921家企业,申报金额6396.83万,累计兑现企业808家,兑现金额6135.57万。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江西省服务平台和县本级自建业务系统对接,同时,将线下的跨省通办窗口建设与线上数据共享相结合,实现数据信息“跨省通办”,目前已与浙江义乌市、仙居县、玉环市、浦江县、河南固始县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梳理跨省通办事项清单151项。二是招商引资有力有效。大力开展“招商提效年”攻坚行动,在弋阳、义乌、温州等地举办大型“双招双引”推介活动4次,组建7+17支招商小分队,选派108名精兵强将,截至目前,外出招商261批次,洽谈项目97个。上半年,全县新引进亿元以上制造类项目21个,签约总额64.2亿元;利用省外资金39.6亿元,增幅7.43%,列全市第五。三是科技创新纵深推进。拥有省级以上创新载体平台共计13个,其中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2个,省级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1家。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含量,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积极招引科技型人才,通过政策引进相关博士8名。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省级项目,指导帮助康恩贝中药申报省级“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宇悦科技申报省级03专项和5G项目、金龟王申报省级重点研发项目。
(四)抓治理、优生态,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项目66个,总投资88.64亿元,已完工项目13个,在建项目40个,完成投资29.61亿元;全面完成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2023年计划改造7个老旧小区,其中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开工,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即将挂网招标;拆除违章建筑总面积约420平方米,整治主次干道40余条,完成3座停车场的停车位施划53个,路划机动车停车位308个。二是农村面貌不断改善。持续巩固“五拆五清”整治成果,已开展2轮“五拆五清”工作巡查,共拆除“三房”110.15万平方米,拆除围墙、钢棚180.61万平方米,清理道路障碍1.3万余处;摸排全县户厕总户数8.76万户,完成119户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整治提升。三是生态环境有效治理。聚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上半年,共排查企业73家,其中工业企业51家、加油站22家,已完成问题整改33个。城区环境空气PM2.5月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优良率达96.6%;地表水环境质量均达到Ⅲ类以上,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土壤生态安全可控。
(五)惠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增强。上半年,共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3场,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39期,共1166人参加培训。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29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7%,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202人,其中省内转移201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833万元,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10724万元,小微企业发放7109万元。及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684.37万元。二是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教师“县管校聘”机制改革,持续提升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新建学校搬迁过程平稳有序,完成13所学校、5752名学生的搬迁工作。学校硬件设施全面配足配齐,投入超1.1亿元;加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发展,“上饶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主体已竣工。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县签约率达24.71%。全县脱贫户23371人、监测对象897人已实现家庭医生履约服务全覆盖;全县养老机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乡镇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机制,签约率100%,履约率100%。龟峰颐养中心创建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已通过市级评估上报省卫健委评审。三是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全县共登记进京越级访1批1人次,同比批次下降80%、人次下降83.33%。赴省访25批51人次,赴市访10批13人次,赴县访303批1556人次,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满意率97.6%。对56家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性单位开展监督检查105次,排查整治隐患351处,整改完成317处,限期整改34处。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回顾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运行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业发展有待增强。新增规上企业偏少偏小,今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其中5家入驻标准厂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工业经济拉动较弱;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大,有色金属企业扩大生产的信心不足,导致有色金属行业增长低于预期水平;此外,我县工业大项目、好项目不多,缺少百亿级的大项目,园区以中小企业为主,带动产业发展引领能力也不强。
三、2023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23年下半年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10%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