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江西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字体:   

7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江西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兵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焦三梓,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文信,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谭文英,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永生,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谌晓辉,抚州市副市长黄智迅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生态文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并强调“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我们做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注入了坚定信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西全省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省委和省政府正确领导、高位推动下,以抚州国家试点、吉安市等省级试点为引领,以武宁县、婺源县、铜鼓县等23个省级改革示范单位建设为带动,将全域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抓手,重点围绕建立实现机制、拓宽实现路径、探索实现模式等方面,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过近5年由点到面、由分散到系统的实践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效,继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先后有20余项经验做法被列为国家推广的典型案例,相关工作受邀在全国现场会、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进行推介,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关注。

一、主要工作进展

(一)不断完善价值实现机制。一是系统谋划实施。江西省委和省政府率先于2021年6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25项重点措施、89项重点任务;今年1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列为《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决定》重点任务。二是完善基础制度。健全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出台试行全省统一的GEP核算规范、统计报表制度、结果应用意见和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管理办法等,完成全省共用的GEP核算平台主体功能开发,初步建立起生态产品价值评价的“四梁八柱”。三是健全市场机制。建立试行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开展林下经济收益权、湿地经营权、全民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等权属市场化改革,搭建以省级综合平台为主、设区的市平台和省有关行业平台为辅、县级使用的生态资源储蓄运营综合平台。

(二)着力拓展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提质扩面推动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集团、南方林权交易所等机构升级打造面向全国的交易平台,有序运行省湿地资源运营管理服务平台,组建省自然资源权益与储备保障中心,全省碳汇、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累计成交额达4500万元,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累计成交额超过1.2亿元,林业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额突破110亿元。二是重点突出促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出台实施支持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若干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和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建设,大力实施林下经济“三千亿工程”、竹产业“千亿工程”、油茶产业“三年行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近7000个,2023年林下经济年综合产值达1836亿元。三是纵向横向并进探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持续推进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建设,推动实施多轮省内和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连续8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发放资金近300亿元。

(三)持续夯实价值实现保障。一是积极探索生态资产投资融资。开展林权收储担保体系建设,林权贷款累计近340亿元,油茶产业专属贷款累计近40亿元;抚州市首创“生态信贷通”融资,金溪“古村落金融贷”、东乡区“畜禽智能洁养贷”被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向全国推广;瑞昌市青山森林公园、上犹县梅岭水库尝试生态溢价交易与融资,南丰县、瑞金市探索“湿地+产业”运营模式。二是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刑事犯罪侦查工作等衔接机制,发布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向全社会传递“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明确信号。三是广泛汇聚省内省外智力支持。15家国家级、省级智库单位共建江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智库联盟,深度参与政策起草、标准制定、项目谋划、案例分析等,及时提出破解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价值化补偿等方面难点堵点的对策建议。

二、下步主要安排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要求“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四个“加快”推动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制度体系和实践路径模式,助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一)加快完善生态价值制度化评价。继续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调查、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完善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优化全省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加快完善GEP核算省级地方标准,健全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全省统一标准的GEP核算,积极推动核算评估结果多元化应用。

(二)加快推进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推动生态资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利用,打造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农场,积极培育林下经济、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森林康养、森林食品等优势生态产业集群。积极开展生态产品认证工作,加强生态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

(三)加快促进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积极培育生态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升级打造区域性生态产品综合交易平台,建立健全生态资源储蓄运营机制。引导国有企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开展生态资产专业化运营,积极参与碳排放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绿色电力等全国交易市场,加快探索排污权、碳汇、湿地资源、林业要素等储备运营试点示范。

(四)加快强化生态领域多元化保障。纵深推进绿色金融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生态资源抵质押融资,拓展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路径,推动设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业基金。研究建立全省生态产品价值考核制度,适时将GEP核算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横向生态补偿和政府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生动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