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走出践行“两山”理论的江西新路
【字体:   


阳光明媚,绿景壮美。

距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即“两山”理论的首次提出已经过去了15年。在过去的15年里,江西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做好“林”字文章的同时,努力探索“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盘活山水资源,做强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致富之路。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一方“绿水青山”



盛夏时节的赣南苏区,绿海茫茫,翠垄层层。风吹过青山,带来的丝丝凉意,缓解了三伏天的闷热。放眼罗霄山脉,满目的绿意,满肺的负离子,让人放松身心融入自然。


“我们这里的钨很有名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余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大余,中国钨资源的发祥地,曾经拥有西华山钨矿、下垅钨矿、漂塘钨矿、荡坪钨矿等,被誉为“世界钨都”。在丫山,也是如此,大部分村民都在从事矿产开采。

丫山,距大余县中心城区不多十余公里,但山下的黄龙镇大龙村曾因发展无路,被列为贫困村,大部分村民也都在外打工。“以前,我一直在南康的家具厂做事,离家有点远。”大龙村村民叶见义说,自丫山景区正式营业,自己就一直在这里工作,“主要负责景区的卫生清扫,一个月2000块钱。主要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家里。”

2007年5月,章源公司与大余县人民政府签订《大余县丫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和经营合同书》,确定重点投资、运营丫山风景区旅游项目。不拆房、不破路,大龙山村被整体改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地。

事实上,这得益于近年来大余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城市格局、绿色发展体制,旨在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共赢的发展路子。

“我们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2.6%呢。”丫山景区总经理韩磊满是骄傲地介绍说,丫山景区占地3万余亩,是一个宜居、宜游、宜养、宜业的幸福小镇与生态度假乐园,“我们也是(江西)第二届森林旅游节的主会场。”


从大余驱车2个来小时,就能抵达“国家森林城市”——崇义县。

崇义县素有“九分山半分田,半分道路、水面和庄园”之称,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县,享受“全国重点林业县”“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多个与生态有关的国字号头衔。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绿水青山常在。一直以来,崇义县委县政府始终贯彻“先保护、后发展,宁可不发展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理念,高位推动环保工作,自主坚守绿水青山,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早在1993年,崇义县就探索总结出“开通一条路,砍掉霸王树,调整疏密度,留下目的树,封山加管护”的成熟技术模式,实施天然次生林提质改造;1998年又区划为“两大类四大区”,即生态公益林类、商品林类及禁伐区、一般生态保护区、商品林区、集约经营区;2012年全县林地产出率与靠天取予时期相比就已提高了3倍……在全县301万亩土地上,林地面积就有26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695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约1亿株,占国土总面积的89.3%,森林覆盖率高达88.3%,位居全国集体林区县首位。

“一直以来,赣州市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运用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切实维护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安全。”赣州市林业局局长肖年生说。

据了解,为了保护生态,赣州市严格林果开发管理,对已列入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红线区域的林地一律禁止山地林果开发,并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模式统筹推进山地林果生态立体开发;加强公益林、天然林保护,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持续开展“绿盾”“护绿提质”专项行动,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加强保护地管理;抓好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生态安全。其中,上犹县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就是赣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成果之一。


蓝天衬碧山,暑热随风散。

虽然正处盛夏,但在叠绿积翠的上犹县,处处清凉。素有“中国天然氧吧”之称的上犹县,为呵护“一江清水”,一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县干部群众倾心呵护生态环境,上山植树造林、下河增殖放流,筑起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行走在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一棵颗珍惜树种与绿如翡翠的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赣南树木园创建于1976年,是一所自然环境优美、科学内涵丰富的地方性树木园,收集保育树种13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50余种。”站在地处阳明湖深处的赣南树木园内,赣南树木园副主任李干荣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园中气候温和,植被茂盛,山水一体,秀色天成,既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又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植物王国,是“植物多样性王国”及“古老孑遗植物避难所”的典型代表功能区,是南方树种向北部地区引种栽培的重要中转站,被誉为“江南植物基因库”。

事实上,由于几十年的封山育林,阳明湖两岸保存着良好的针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据悉,阳明湖景区范围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最高每立方厘米可达6万多个。




点“绿”成“金”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赋予了江西林业重要使命。”江西省林业局局长邱水文表示,江西林业要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新作为,以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要确保江西林业改革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对此,江西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发展生态旅游、大健康、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做强“生态+”经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让绿色成为江西发展最亮丽的底色。

“过去,丫山没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也没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不了人。现在,公司依靠绿水青山打造了系列品牌,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是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韩磊介绍说,丫山景区有150多间民宿,均有致地错落在半山腰,还有10公里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道、13公里环山健康骑行步道、16公里登山道。

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丫山景区是大余倾力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一个生动实践。据了解,目前大余县已开发2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地,46处县级森林旅游地,定位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丫山景区获批第江西省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

只有不断积蓄绿水青山的“能量”,才能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


近年来,崇义县同样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生态环境部对口支援历史机遇,学好“两山”论,走好“两化”路,依托自身生态优势,打响绿色品牌,实现生态价值。

“在这里有一种刺葡萄,它是生长在我国南部山区的独特野生葡萄品种,其中在崇义山区分布尤为广泛。”崇义县林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崇义县具有十分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刺葡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据了解,自2015年起,崇义县开始大规模推广示范种植刺葡萄,截至目前,全县共种植刺葡萄1.06万亩。事实上,崇义县将刺葡萄与南酸枣、竹木、茶叶、生态鱼、崇义水饺等作为全县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

此外,崇义县围绕做大做活生态旅游,按照发展生态化、建设景区化的思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区提档升级。2019年,崇义县作为一个仅有22万人口的小县城,接待游客数量高达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65亿元。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产业对崇义县经济的贡献超过了50%。全县三产融合受惠农民达6万余人,约占全县农村人口36%,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无独有偶,依托生态旅游创收的还有上犹县。上犹县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545.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79亿元,分别增长41.05%52.88%。该县宣传报道组组长黄传章表示,依托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禀赋,上犹县按照“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的理念,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我们精心打造了‘一条鱼、一幅画、一杯茶、一块石、一列小火车’生态旅游‘五张名片’,重点发展生态鱼、油画、观赏石、温泉、森林小火车等生态旅游拳头产品,吸引大量周边城市及粤港澳地区的游客来休闲旅游。”

其实,除了丫山、阳明山、阳明湖,赣州还立足资源禀赋,将生态旅游与红色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宋城文化旅游、橙乡文化旅游有机融合,重点打造了安远三百山、石城通天寨、会昌汉仙岩、宁都翠微峰等一批生态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470.12万人次,实现总收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25.73%,为推进赣南苏区振兴作出了贡献。”肖年生介绍说。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行走在赣南老区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铺就出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发展路子,这也是江西发展新路。




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我家住在黄龙镇头塘村。”现今57岁、正在丫山景区九回头美食街为游客制作烫皮的卢德风说,自己患类风湿病多年、腿脚还落下残疾,长期的病痛折磨干不了重活,丈夫又常年抱恙,沉重的治疗费用压得一家喘不过气来,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美食街建成后,景区的负责人就找到我说可以为我提供免租的档口,做点小生意。”当上了“小老板”的卢德风不辞辛苦,在她和爱人的一起努力下,2019年一家成功脱了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余县各景区带动1730户5700多人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约5000元,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赣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4月26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于都等7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其中,赣州市的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等4个县(区)符合贫困县区退出条件,正式脱贫摘帽。至此,赣州市11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赣南革命老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自精准扶贫实施以来,赣州市立足实际,探索并推进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将贫困群众吸纳到林业产业发展中来,实现脱贫增收。该市探索采取“五统一分”“公司+基地+农户”“国有林场+贫困户”等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全市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0.6万人次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其中油茶产业辐射带动5.9万户21万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800元;竹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0.5万户1.4万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南康家具产业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40万余人


“我们积极抓好生态扶贫,严格落实公益林补偿政策。”根据黄传章的介绍,上犹县共安排了护林员454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366名,公益林护林员80名,天保林护林员8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近安排护林,推动贫困人口脱贫。”

上犹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该县狠抓产业、就业“两业”扶贫,以产业扶贫“五个一”为抓手,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户户增收有门路。其中,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重点发展油茶、茶叶、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全县8105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了产业,占贫困户总数的62%。

此外,上犹县还积极推进森林质量提升项目。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2.76万亩,带动项目区林农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了林农就业,增加了林农收入。同时,落实公益林面积55.15万亩,上万户农户受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江西答卷已然绘就,江西也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样板。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可以说,青山绿水也托起了江西的乡村振兴梦。江西林业以打造“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建成乡村风景林示范点5391个,建设了30处乡村森林公园。置身于青山绿水间的乡村风景林和乡村森林公园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打通了金山银山,江西正在“两山”理论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