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
【字体:   

戏剧“活化石”——弋阳腔,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近年来,上饶市弋阳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担当,大投入、大力度、大举措推动弋阳腔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基本情况

弋阳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南宋中期,兴起于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列为当时的四大声腔。

弋阳腔以弋阳为中心,主要在江西省内的贵溪、万年、乐平、鄱阳、浮梁、上饶等一些地区传承延续,明代前中期曾流传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及北京等地。
  弋阳腔剧目分连台大戏和传奇本两大类,前者包括《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目连传》等,后者包括《定天山》、《珍珠记》、《卖水记》等。自诞生以来,弋阳腔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和“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弋阳腔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对京剧、婺剧等南北各地四十几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

1958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弋阳腔列入全省4个古老剧种之一,成立弋阳腔国营剧团予以重点扶持。1959年,弋阳腔新剧“还魂记”上庐山演出,获得毛主席“美秀娇甜”的高度赞誉。2004年4月,弋阳腔被文化部列入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2006年5月,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成立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
Baidu
map